广州新华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系(以下简称“我系”)开学第一周迎来了三位教授进课堂,助力我系公共课、专业课的教学水平提升。
2024年2月26日开学第一天,我系系主任熊健教授为23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讲授《高等数学(一)》第一堂课。
首先,熊健教授通过“为什么要学习空间解析几何?”这个问题带领同学们回顾了解析几何的作用。一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解析几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学会运用代数方法研究解决空间中的几何问题,从而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建筑工程、云计算等等)。二是打下数学基础:空间解析几何是数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其他数学课程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有密切联系。通过学习空间解析几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后续课程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解和运用多元微积分)。三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空间解析几何不仅涉及理论的探讨,还直接服务于工程技术和中学教育。掌握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四是促进综合素质教育:空间解析几何的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有效传播和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随后,进入第五章第一节多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教学中,通过一则小故事“截竿入城”,引导学生们学会思考,比如不要把三维问题限制在二维思维当中,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思维方式决定了最终的结果。熊健教授时而严肃,时而风趣,时而幽默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喜爱,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
2024年2月28日上午,学科带头人王一举教授为22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讲授《计算机网络》第一堂课,引领同学们一同探寻了网络技术的全球起源与发展。
课堂上,王教授首先回顾了网络技术的早期历史。他提到,虽然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互联网起步并逐渐走向普及的关键时期,但网络技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更早之前的国外。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现为DARPA)开始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项目,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包交换网络,也是互联网的雏形。ARPANET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分布式网络中的计算机通信,以应对可能的核战争中的通信中断问题。随着技术的演进,ARPANET逐渐演变成了现今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与王教授就网络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王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鼓励大家在网络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中保持开放和创新的态度。
这堂计算机网络开学第一课不仅让同学们对网络技术的全球起源与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激发了大家对网络科技未来的兴趣和热情。在王教授的引导下,相信同学们定能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网络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2月29日下午,首席教授胡建勋为23级金融工程专业学生讲授《高等数学(三)》第一堂课。胡教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深入浅出讲授了换元法的原理—等量代换。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有层次讲授了相关例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提高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位教授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与高超的课堂表现技巧,让课堂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同学们对课程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和感悟,并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学效果。
文、图/张道远、叶本青、陈苍
初审:张道远
编审:龙浩芬
终审:熊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