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数学教育新范式—“AI for Math与Math for AI的思考和探索”专题分享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2-31
2024年12月27日上午,广州新华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系(以下简称“我系”)举办了一场主题为“AI for Math与Math for AI的思考和探索——兼谈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教与学”的学术分享会。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学领域的交叉研究,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对数学教育的深远影响。本次分享会由我系主任熊健教授主持。
在活动伊始,熊健教授为与会师生和嘉宾致欢迎辞,详细阐述了本次分享会的核心议题。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数学研究带来了颠覆性的工具和方法,也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次分享会的主讲人是国内知名学者郝志峰教授,博士生导师,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目前兼任教育部大学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委员,广东省超级计算机应用产业联盟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代数学及其应用、数据科学理论、人工智能、数学建模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40余项。

郝教授长期从事数学建模与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拥有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他在讲座中详细探讨了“AI for Math”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机器辅助证明等方式突破传统数学研究的瓶颈,并以“FrontierMath”基准为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数学建模中的创新应用。此外,郝教授引用国际数学家陶哲轩的观点,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数学科学领域的潜力和局限性,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的学术视角。
随后,郝教授进一步阐述了“Math for AI”的重要性。他指出,数学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石,在模型自动评估和算法优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以多个实际案例为支撑,展示了自动数学建模技术如何助力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与性能提升。郝教授特别强调,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这一领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在分享会的最后环节,郝教授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数学教育的变革实践。他介绍了全球智慧教育的竞争态势和各国教育创新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系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推进项目制教学和多学科交叉培养的具体思路。他认为,AI时代的数学教学需要更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
此次学术分享会为人工智能与数学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人工智能时代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思路。我系熊健教授总结发言时表示,本次分享会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为推动数学与人工智能的双向赋能奠定了坚实基础。我系将继续探索这一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学校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文、图/徐景景
初审:陈敏琼
编审:龙浩芬
终审:熊 健